5月26日——星期六,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為了消除一周工作的疲勞217隊工會組織全體在崗職工到雨母山游玩。早就聽說雨母山四季氣候分明,山水相連,景色各異,有湖、庫、泉等景觀,美不勝收,適合休閑度假。大家一路上說著、笑著走進了雨母山。
我們一到達雨母山,立刻被她山下流水淙淙、山上樹高葉茂、枝頭鳥雀成群的美景所陶醉。隨行導游介紹,雨母山原名云霧山,系南岳山脈之首,海撥238M。清雍正年間,執政衡洲的朱道臺因久不降雨,百姓遭災,便慕名來雨母山赤松子壇祈雨,“虔誠祈拜,雨澤立降”,于是便賜送親題“雨母”二字金匾,是以云霧山更名為雨母山。雨母山峰高谷深,與海拔510米的石牛峰構成了一處方圓36公里的自然生態區域。
雨母山是一塊古老神奇的土地,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古為帝嚳平叛、舜帝巡幸之地,山上的帝嚳祠是全國除河南內黃縣帝嚳陵以外的第二處祭祀和活動場所,現保存有的全國唯一祭祀帝嚳的寺廟就建在雨母山上 ,我們來至山麓,但見綠樹掩映處,有廟堂依山而建, 雕梁畫棟,氣派非凡,近觀乃“雁雨寺”。眾人魚貫下車,抬眼望,氣勢恢宏的三扇漢白玉精雕鑲邊朱漆拱門一字排開,拱門上方是嵌有雙龍戲珠和寶塔的金黃色的琉璃飛檐,中門前一對漢白玉石獅含珠踏花而立,為寺廟憑添了幾分肅穆與祥和。 剛才還嬉鬧不止的眾人忽見此景,一時雀然無聲,心靈的浮華仿佛一下子被沖刷,只留下本性的澄澈。
進得寺來,拾級而上,穿越香火繚繞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在僧妮渴仰、專注、寧靜,法喜充滿的誦經聲中我們開始登山。時至春未,雖不見杜鵑啼血的燦爛,但滿目蓬勃生機的綠卻令人心醉。路旁,間或一簇簇白色的紅色的野花在陽光里怒放,春風拂過,一縷縷馨香撲鼻,頓覺生命充盈著活力與愉悅。孩子們急急掙脫大人的手脫兔般奔于山路間,我們緊隨其后,笑語不絕。
我們沿著不太陡峭的山路繼續向山頂美女峰攀登,穿行在這喬木擎天,灌木蓋地,山花嬌艷的“天然氧吧” ,飽覽著春天曼妙的風姿,聆聽著萬物舒長的音符,我們的心蹁躚如碟。孩子們嬉笑著,追逐著,不時將挖出的春筍、摘下的野花、撿來的松籽殼硬塞進父母的袋子里,說是要將春天帶回家,惹得大人們暢笑不已!愛美的女士更是不肯放過每一出處美景,擺出各種綽約風姿,將自己的身影定格在青山中。
“到了”!不知誰大叫一聲,美女峰豁然于眼前!據說此峰原名云霧峰,峰上住著一位長發美女,她每天都要到山下井邊洗頭發,每洗一次頭發就長長一寸,當地惡少看她長得非常美麗,心生歹意,不斷地糾纏她,長發美女為了擺脫糾纏,被迫剪掉自己心愛的長發,削發為尼,躲進山那邊的尼姑庵……后人為了紀念這位美麗的長發姑娘,就改稱這座云霧峰為美女峰。立于峰頂,極目四望,東面高樓林立,繁華都市影影綽綽;南面翠峰疊嶂,山水成趣;西面農舍掩映,稻田棋布;北面道路縱橫,如帶纏繞。神怡之際,緩步走近峰頂邊緣,想縱身躍入這山水美景中,讓靈魂永棲。游覽完畢回到山下已到午飯時間 ,大家肚子都咕咕叫了,我們到一家“農家樂”就餐,由于游客眾多,大家就把桌椅搬到外面坪地就餐。在藍天白云下盡情娛樂,在大自然中曠身怡情、在消遣中體驗人生。大家釋放了工作壓力,全身心的回歸到大自然。
在回來的路上,思緒萬千,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要我們放下心靈的拘囿,邁步走進大自然去找尋去感悟,天地之春色便會躍入我們的眼簾,人文之感動便會溢出我們心坎。